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动态
自然之声亦是养生良药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5-30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298
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养生保健更加注重,各种的营养食品琳琅满目,各种的运动方式次第登场,但有一种养生良药大家却有所忽略,那就是自然之声。与自然之声相对的噪声,对人体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。哪怕是低分贝噪声,也会对心率造成破坏性影响,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血管问题。当汽车通行鸣笛、飞机升降或同伴打鼾等噪声超过35分贝时,人的血压就会上升,且噪声越大,血压越高。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娱乐场所和公共活动,比如饱受争议的夜间广场舞等文娱活动,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不胜其烦。很多城市处在大建设阶段,工地多、工期紧,工人们便在夜晚加班加点地赶工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城市污染问题,很多大城市白天限制大型车辆通行,一些工程用车只能晚上进城,加重了夜间噪声问题。有研究发现,生活在噪声污染较重地区的人腰围大,噪声每增加10分贝,腰围就会增加1厘米。儿童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危害更甚。在大型机场附近上学的儿童,由于长期暴露在飞机噪声下,智力发育特别是阅读能力会受影响。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,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弱20%。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,人会变得不安、焦虑、暴躁,甚至影响免疫和代谢系统。生活在纷繁的噪声中越久,就会让人越发向往田园生活。自然界的声音最能让人放松。与噪声有害健康相反,自然界的声音有助于心理健康,其中,水声对改善情绪最有效,鸟声则与减少压力和烦恼有关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不仅出行受到了限制,人与人的交流也减少了,人们开始越发地关注窗外的景色,以及虫鸣鸟叫、风声雨声等能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的声音。常听这些“好听”的声音对健康大有裨益。古人云:“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。”淅淅沥沥的雨声,叮咚缠绵的泉水声,千回百转的鸟鸣声等,能给人纯净、一尘不染的感觉,闭上眼就仿佛身临其境,唤起心中美好的感觉。舒缓的自然之声以及音乐可以减缓脉搏和呼吸速度,降低血压,放松肌肉,进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。聆听流水声等自然声音,能诱发大脑产生更多的α脑电波,这种频率的脑电波是大脑处于平静放松状态下的理想波动频率。倾听海洋、溪流、雨和瀑布的声音是达到放松状态的有效方法。人类天生容易察觉危险或安全的信号,若处于充满自然声音的环境中,会感到安全、放松警惕。因此,每周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两小时以上的人,比较少在户外活动的人幸福感更高。长期工作压力大,让不少人出现了慢性疼痛。无需远行,只要走出家门,在充满自然声音和景色的环境中短暂休息一会儿,就有助提神醒脑、改善免疫力、降低疼痛感。不仅大自然的声音,悠扬悦耳的音乐也能舒缓压力、平复心情,让人身心舒畅。在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,许多医院和社区健康中心都提供“声音治疗”,以帮助那些身体、情绪上有障碍的人恢复健康。德国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播放音乐,让患者放松下来。我国传统医学则有“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”的观点,认为真正好的中医善于运用音乐来养生治病,用乐如用药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著作《黄帝内经》就发现了音乐对身心的益处,提出“五音疗疾”的理论:“天有五音,人有五脏;天有六律,人有六腑,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。”天之五音为角、徴、宫、商、羽,分别和五行中的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相配,与人的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相应。如今,这一理念在中医的诊断学、治疗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。普通老百姓若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,只要听一些乐曲风格相对平稳、节奏不太强、起伏不大的中国古典音乐就可以。如果用耳机听音乐,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,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,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睡眠较差的人,还可以在睡觉时播放虫鸣、鸟叫、雨声、流水声。如果不得不生活在噪声中,可以使用合适的耳塞,确保睡眠期间少被噪声干扰。最好还要卸下内心沉重的包袱,每周都到大自然中走一走,感受郁郁葱葱的美景和回旋在山间、溪旁、林间的自然之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