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康健园|夏至养生“四部曲”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1-06-21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268
 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,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,直射地面的位置,这天我们称之为夏至,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“夏至节”。民间有祭神祀祖、消夏避伏、吃面条、食粽子等习俗。

夏至的到来也明示着“梅雨”季节的来临,冷热空气的相聚容易导致雷雨天气,空气极其潮湿,衣物、家具等容易发霉,人体也觉得昏沉不适。俗话说“夏至不过不热”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,此时人体阳气最盛,对于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;夏至之后,阳气开始衰退,阴气开始生长,即所谓的“阳消阴长”,在人体阴阳转化之际,暑湿交织,固护好阴、阳之气,才能免于后续失调之病。因此,夏至养生需注意以下四点:

一、情志上,《养生论》中说“更宜调息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热亦于吾心少减,不可以热为热,更生热矣。”其意为情绪上应该尽量保持平静、舒畅,不宜焦躁、着急,否则易出现上火之象,如口舌生疮、心烦失眠等。

二、作息上,应晚睡早起,同时注意补充午觉,研究表明午睡能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。同时,要注意夜晚睡觉空调温度不宜太低,否则风寒太盛,易通过腠理侵袭人体,出现伤风、面瘫、关节疼痛、腹痛腹泻等病症。

三、饮食上,可适当苦菜类蔬菜,如苦瓜、香菜等。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、清凉解暑等作用,能够祛除夏季暑热,舒畅身心,但苦味食物性属寒凉,对于平素脾胃虚寒之人或者幼小儿童,过多食用寒凉,则易损伤脾胃,出现纳差、腹泻、痛经等病症,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,手足发冷,小腿转筋等。中医认为小麦性平味甘,养心益肾,健脾厚肠,除热止渴,夏季可以多食之。夏至心火旺盛,用乌梅、五味子等酸甘收涩的药物佐以微寒的鲜地黄,煮水饮下,也能解暑生津,除烦凉血,可防暑热,又能调节机体免疫。

四、运动上,不宜剧烈运动,游泳、慢跑、瑜伽、散步都是夏季适宜的运动方式,应避免剧烈的竞技性运动引起大汗淋漓,过于耗散津液及外在之阳,得不偿失。稍年长,则发痹痛,易患关节炎、呼吸道疾病等。此外,运动结束后不宜大量饮用冷饮,可多饮淡盐开水、绿豆汤,不宜冷水冲淋,使人体血管急剧收缩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